教育前沿

教育部张卓玉:从国家近年的密集政策来看,未来教育评价有这几大趋势……

发布日期:2022/04/09 17:36:34 访问次数:1501 作者:张卓玉 来源:中小学老师参考 

最近几年中央、教育部陆续密集出台了有关教育评价的文件或讲话:

2014年,国务院发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文件——《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

2016年,教育部出台中考改革文件——《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》

2018年,光明日报发表文章——《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——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》

2019年,教育部出台了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》,这是几十年教育部来第一次就中考命题质量、组织命题管理等专门下发的一个文件。

2020年,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

2021年,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《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》的通知

教育部新版课程标准,增加水平考试要求,中、高考命题建议(2017,2021)

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的文件、政策来看,还是近些年社会对教育评价的批评、期待来看,教育评价、尤其是有关学生学业的评价,将会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点、难点和新的事业发展点。就这个话题,结合我自己实际工作的经验、情况,先谈几点我对未来中小学评价工作的判断。

一、关于未来评价趋势的判断

1.从小康型教育到现代化教育,管理发生了变化。

过去40年我们做了一件事情,就是实现中国教育的阶段性发展——小康型教育。从现在到2035,我们要实现的是中国教育的现代化。在整个转型发展过程中,管理也将发生变化。

我觉得未来变化有以下几点:

第一,人文关怀要加强,即享受过程,善待生长,进入慢教育时代。过去我们关注速度,有大量的学生补课。而现在及未来的教育要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,要关注学生的成长,不能急功近利,急于求成。

第二,教育评价,要走向专业,精确判断。过去,从校领导到基层教师,会附带性认为会教书就会评价,现在要转变意识,评价是非常具有专业性的。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,应该把评价作为一项专门的工作,学校及教师拿出时间,拿出精力来认真对待。

第三,精准施策,基于评价,减数量,提质量。在采取措施过程中,不能仅凭满腔的热情,关键是措施。所有的策略应该基于评价,而不是基于良好愿望。

2.学校评价能力将成为教育的软实力,新的事业发展点。

回应刚才所讲的一系列的文件,可以发现,中央、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评价能力。因为,我认为学校评价工作或学校评价能力很可能成为教育的软实力。

但我国学校评价现状如何?我认为不是很乐观,总结成三句话:评价观念偏旧,评价能力偏低,评价秩序偏乱。许多地方尽管有了先进的评价观念,但老师也好、学校管理者也好,其评价能力跟不上先进的教育观念。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的评价秩序,学校各种各类考试过多过滥,实际上已经影响了正常的教学。据我了解,教育部正在准备出台文件,要规范学校各类考试。

二、学校评价能力的体现

如何衡量学校的评价能力?根据我个人的理解,我做这么几点归纳。

1.评价内容

可以分为:

(1)学生学业测评沟通,读题,命题,评卷——单元,期末,模拟,中高考。

读题,老师要读到一份题目背后的命题立意、课程标准的依据、教学导向、育人落脚点,但实际上,我们的一些老师拿到一份题,只看知识点,不看实际背后的许多信息和内容,这是不行的。

命题能力,少数中学老师要参与中考、高考命题,绝大多数中学老师不参与中高考命题,但要参与到单元测试、期末考试,学校的模拟考试等等学校范围内的命题工作,所以老师的命题能力是教师素养的重要体现。

测评,我想说的是评卷能力,过去我们把评卷能力几乎不当一回事,认为是一个老师就会评定,尤其是过去客观题居多的情况下,用机器也可以评卷。现在整个命题的特点是主观题越来越多,对老师的挑战在于能不能从学生的答卷中读出有价值的信息来,严格意义上,有些老师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。

(2)学生表现性评价能力:小组合作,实践活动,成果展示,探究性作业

学生的表现性评价非常重要。比如,在学生的小组合作中,我们应该关注的评价点是什么?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,比如实验,探究等,如何准确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?还有学生各种各样的学习成果,该如何评价?学生的课堂展示,老师如何进行评价?还有,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,探究性作业越来越多,这种作业改如何评价?绝对不是简单打个勾或写个好就行。

(3)学生成长评价能力:评语撰写能力,口头评价能力——品质,性格,心理,方法,思维,生涯,潜能

评语撰写能力非常重要。不少老师内心对学生有一些评价,但转换成语言,会缺少一些表达能力。

此外,还包括评价结果使用能力,关键还有分析,施策能力,这些能力非常重要,评价结构的使用不仅仅是老师,还有学生,学校,家庭。

2.评价管理

学校的评价管理非常重要,过去各种原因我们可能应付了一般考试,而没有把学校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。未来要通过学校机制,采取措施,提升学校评价管理水平。

我认为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点:

(1)班科协同机制: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同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对一位学生进行评价,有些是学科的评价,有些是班主任层面对学生成长的评价,包括德育方面的评价。有了协同的机制,才能够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坐在一起研究每一位学生,形成对每一位学生科学负责任的评价结果。

(2)教务、政教协同机制:学业评价与成长评价的协同

(3)教师评价素养提升机制。需要学校建立这种机制,采取措施,真正能提高教师的评价素养。

(4)评价工作的研究、改进机制

3.评价工具

借助评价工具,来提升学校的评价水平、效率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。

过去我们主要依靠班主任、任课老师的印象去完成这些工作。有了信息技术后,我们应该有数据意识,比如班级参与数据,社团参与数据,还有学生个性特长潜能的数据等,都能作为基本数据采集,进行分析。

(1)学业的数据采集与分析:作业数据,学习参与数据,测评数据等

(2)成长数据采集与分析:班级参与数据、社团参与数据,个性特长潜能数据等

此外,还要以工具的形式提升教师的评价能力,如针对教师评价能力培训课程的研发与实施。可以和专业机构或学校组织研发专业、系统的“课程”,有规划、有组织的开展培训。

4.评价理念

评价理念我认为是最重要的。只要校长或者老师们的评价意识到位,那么这项工作就可能受到重视。

包括:

(1)校长、学校对评价工作的态度与定位;

(2)测试内容的定位:从知识立意、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;

(3)评价功能的定位:从甄别、施压到改进、发展。

过去的评价常常是为了甄别、为了给学生和教师施压,把评价作为一种手段。现在,教学评走向一体化,一定意义上讲,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。应让评价工作着眼于学业的改进、学生的发展。

(4)评价能力的定位:需要研究、学习的专业素养;老师的评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,不是“会教书就会评价”,而是一种需要研究、学习的专业素养。只有有了这样的定位,才可能有开发课程、组织培训等行为。 

(5)对学生、家长的反思素养、评价素养的态度。学校所以要高度重视评价,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反思素养、评价素养,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与能力。同样的,我们也希望促进家长评价素养的提升。

评价能力是学校的软实力。我认为评价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标理解能力和落实能力。老师知道如何评学生,实际上就是认真的研究了课程标准。有助于提高教师对试题立意的理解,减少负导向,发挥正导向。

现在只要提到考试,大家都认为叫应试,实际上如果试题出的非常好,试题所发挥的是更多的正能量正导向作用。
三、提高教师评价能力的思考

具体到一所学校,老师的评价能力是什么?如何提高老师的评价能力?

1.研修内容

(1)学习命题常识:原则,程序,标准,测量理论与工具

这些对于一线老师来讲,尽管很多一线老师很少参与到大规模的考试命题,但这些基本的命题素养应该了解。

(2)研究中、高考试题。

(3)新课标依据,导向,对策

研读国家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、研究中高考试题,不是说中高考结束后,老师立刻拿出来看今年考什么,而是要深入研究中考高考试题、命题立意,包括每道题课程标准的依据,这道题的教学导向是什么。

2.学校研修方式

我提这么几点建议,

(1)将教师评价能力纳入学校教研计划。尽管学校的校本教研内容非常多,但过去很少把老师的评价能力作为教研的重要内容。我建议要把评价作为教研的重要内容。

(2)与专业机构合作,开展专项的培训。

(3)确定相关课题,开展重点研究。如建模能力及其测试。

(4)建立机制,优选,改造、自命各种考试试题。

现在不少的学校,实际上老师们连命题的体会都没有了,很多考题都来自外面,这样的做法有利有弊。我建议学校首先要建立机制,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,鼓励学校自命各种考试。

文章来源:中小学老师参考 
作者:张卓玉